文|应宇垦 鲁班咨询 高级咨询顾问
BIM交付模式所包含的信息容量、信息质量、信息拓展性都远远超越平面交付模式,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与启迪。
由于技术手段所限,几十年来建筑业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的正规信息传递是通过二维审批施工图纸和平面技术文档。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也是基于这样的信息交流模式。随着技术手段的突破,BIM技术引发了新的交付模式,即三维或四维的虚拟仿真模型交付。BIM交付模式所包含的信息容量、信息质量、信息拓展性都远远超越平面交付模式。虽然法律法规的改变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必须建立在成熟稳定全面的技术应用基础上,但是BIM交付模式还是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与启迪。
现代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下的建筑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基于先进的技术,其制度方能突破性地解决当前项目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在既有的平面文档交付模式基础上,提倡和推广BIM交付模式,以信息为突破口,打破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各个阶段的藩篱,减少各种项目问题、浪费、争端,实现建筑信息透明、准确、及时共享和各个阶段自由流转。
笔者以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为例,谈谈BIM技术对于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
建筑工程业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核心理念
建筑业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意在引入保险机制,将建筑建造风险的经济赔偿责任,由无法承担长期、巨额经济责任的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方,转向可以有效分担市场风险的保险公司负责。从而使建筑物从建造、维护、改建、乃至最后拆除,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管理得到保证,其风险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和保障。
风险管理制度将原先业主委托保险公司的单一承保模式转变为由共投体委托保险公司的捆绑承保模式;将原先业主委托监理的监理模式转变为由保险公司委托风险管理机构的风险控制模式;将原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委托审图机构、检测机构的送审、送检模式转变为统一由风险管理机构委托审图机构、检测机构的现场服务模式。
这种机制在风险管理机构的统一构架下,兼顾勘察设计、工程施工、使用保修三个阶段,打通并实现了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实现了设计审图、质量安全管理、工程材料检测等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功能延伸,促进管理目标趋向一致,使得原先割裂的控制流程实现了有机的连接融贯,使管理更好地贴近工程现场。
先进的制度和管理理念,对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BIM技术和BIM交付模式如果得到应用,就能够更好地实现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实施风险管理机制面临的现实挑战
上海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为风险管理试点作了非常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硕果累累: 2004年~2006年进行理论建设,初步奠定了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从2006年~2008年试点探索阶段,通过试点来发现问题。从已经试点的情况来看,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面临着不少挑战。
建筑信息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何实现完全而有效的共享?目前的几个阶段是相对割裂的。保险方要求设计、施工这个过程是可控的,可评估的。但现实情况是,设计方很少考虑施工可行性和方便性,施工方则很少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和质量。传递信息的图纸文档基于平面信息,使得利用率和时效性越来越差。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投保评估体系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难度。作为相互陌生的两个行业,保险业和建筑业尚有信息壁垒和信任壁垒。把建筑业风险管理的职责从建筑业转移到保险业,意味着该建筑的所有信息必须能够完整而有效地进行共享和移交。作为保险方,面对看不懂的图纸和一叠抽象的说明,也造成了保险方和风险管理机构的合作壁垒。
如何提高风险管理机构的管理效能?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组织──风险管理机构的技术能力,是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风险管理制度赋予它的职责是: 受保险公司委托,全过程监督勘察设计、工程施工、使用保修三个阶段,打通并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监视,为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提供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支持。风险管理机构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手段必须兼顾全生命管理过程,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BIM技术应用对建筑业风险管理建设的作用
风险管理机制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加强工程质量安全控制,降低工程风险,节约社会资源。以平面设计图纸为基础的设计、施工、更改、概预算决算、物业管理,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存在的信息是平面的,不直观的,缺乏时间概念的,难以进行有效统计的,难以有效利用的, 无法充分发挥出其价值。如果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从技术层面和整合应用层面,能够应对上述挑战。
通过BIM技术应用,减少利益矛盾。把BIM技术应用到设计、施工、维修中,能够大大减少设计错误,并且能够进行施工模拟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质量风险。因此应用该技术,在保费的问题上,可以把业主和保险方在利益上找到最佳的现实交汇点:业主少交保费,保险公司少担风险。比如在管线综合排布中,结构专业和设备专业能够在三维环境中进行碰撞检查,避免了很多在施工阶段出错的可能性,这是完全符合双方利益的。根据《中国商业地产BIM应用研究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BIM施工技术带来的价值前三项就是进度控制、造价控制、风险控制。
BIM技术应用是风险管理机构进行风险监控和记录的有效工具。风险管理机构和保险公司根据设计施工共同体提供的BIM施工模拟方案,可以直观地理解整个施工过程和风险可能。通过BIM技术虚实结合,加强现场控制,从而降低工程风险,提高了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如果发生现场事故或者质量问题,可以利用既有BIM模型和检测数据,对事故进行现场分析和回溯。同时,进行保费的重新评估。
BIM技术应用能够协助突破行业壁垒。风险管理机制将建筑业和保险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共同工作过程中,造成两个行业的信息壁垒和信任壁垒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差异。利用BIM的可视化功能,可以把建筑物的所有信息直观显示,把建筑的所有报表轻松表达。举个例子,如果大楼建造到一半发现质量问题,就可以在几分钟内通过调用数据对比,显示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利用BIM模型,风险管理机构团队和保险团队具备共同的信息语言,才能有共同协作的基础。
基于完全共享的信息平台,使业主和保险方在合作上找到最佳的信任交汇点,用准确的数据来说明很多不容易表达清楚的问题。BIM技术支持共享协同工作,支持所有设计细节,乃至细节到每个阳台的钢筋排布。信息完全且有效共享而透明,这就为诚信机制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平台。
展望
从甩图板到电子文档,使得设计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文档便于保存,是个巨大的飞跃。从电子文档到BIM应用,使得设计信息具备生命力,而且真正贯穿建筑的生命周期,建筑信息可以发挥其所有价值。
BIM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建筑业的虚拟设计技术,似乎和风险管理机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当我们要在现实工作中推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时候,一个新革命性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我们新的机制改革提供很多个环节的有效帮助,从而将其融汇甚至打通。先进技术和先进制度总是这样,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随着建筑业的政府部门从市场行为逐渐转向监管行为,政府掌握的有形资源越来越少,但政府的监管职能却越来越重要。在相互矛盾的两个趋势中,能否掌握建筑市场动态和全面的建筑信息资源将成为基础和核心。建筑政府部门在决策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BIM技术的应用也许是个契机。
已发表于《新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