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建筑业利润率低下的情况,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建筑企业在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
早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就强调竞争主导了物种演化的方向,物种之间通过竞争来争夺其生存必需的资源,而只有具有优势者才得以生存。之后竞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用来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团为了自身利润,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夺取共同需要的资源和利益所展开的较量。所谓企业竞争,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商品经营者为了争取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并获得有利的产销条件而发生争夺、较量、对抗的经济关系。当前工程投标竞争加剧,项目利润空间急剧缩小,如何提升本企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建筑企业家重要课题,过去仅靠关系竞争力打天下的企业已碰到发展天花板。
企业竞争力一直是企业管理学界和经济各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以往的研究,笔者认为并不理想,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来源、评价方法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特别针对建筑业企业的专业更为薄弱些。
当前国内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整体处在迷茫之中,亟需有正确的企业经营理论给予指导。虽然行业内已有不少榜单,大多只是比大小,或是管理部门缺少科学性的评比,给企业的指导帮助作用甚小。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建企竞争力这一课题上做新的深入探索。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不是单独存在的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个体,而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组织,不是以单纯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要在积极担负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强调对股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股东、客户、员工的共同成长,在诸多利益相关之间建立、形成和谐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从企业成立的目的来看,企业的存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财富、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企业竞争力即表现为客户、股东、员工以及社会创造价值,并得到他们的认可的综合能力。
能够在市场中竞争并得到顾客、股东、员工、社会的认可是企业的目的,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表现。但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拥有关键资源,并具有将企业内部资源转化为竞争力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拥有的资源以及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来源。
在建筑业市场竞争中,企业通过对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所表现出的相对其他企业能够更有效更持续地向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并获得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认可的综合能力。
建企竞争力可从两方面形象解释为:一方面是当众多企业同时竞争某个项目时,谁最有能力得到客户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当市场环境要求淘汰很多企业时,谁的存活能力最强。
建企竞争力的表现
承前所述,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体现在企业在市场上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的认可。
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投资者,也是企业的拥有者,没有股东就没有企业。股东满意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多投资发展资源。
是企业最重要的主体资源,是企业利润的直接创造者。企业脱离了员工,就等于无源之水。员工通过为企业创造价值来实现个人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企业的事业是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按照优化配置原则进行分配,人才具有流动性。企业经营业绩好并能回报员工,员工能够得到需求的满足,企业就能够吸纳到优秀人才;相反企业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缺少人才的企业就会失去发展后劲。 社会是企业的发展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要素,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必须回报社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建筑企业,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是我国最大的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企业竞争力的表现=竞争力来源×竞争力来源×…竞争力来源,即企业竞争力来源于几大类相乘关系的竞争力要素。
= 梳理竞争力理论,关于竞争力的来源有很多不同的学说与因素,如技术创新因素、组织结构因素、企业文化因素、人力资本因素、资本因素等等,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企业拥有的竞争资源以及资源的整合与管理能力,即企业价值观、战略能力、执行力综合运用在资源要素整合,实现竞争成果。
建筑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建企竞争力=客户认可度×员工认可度×股东认可度×社会认可度,或建企竞争力=价值观×战略×执行力×资源
考虑到企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可操作性,即数据客观、核实简单,相关性大。从企业竞争力的表现来评价的指标易于收集与量化,比对从来源方面进行评价的指标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当然竞争力来源要素评价可作为补充,此外,指标的建立应与经济背景相适应,在现阶段信息化与创新对建筑企业后续竞争力影响力较大,需要专门列出进行讨论。具体指标如下:
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建筑企业在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合理地评价建筑企业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企竞争力榜单方案
建筑行业内各种企业奖项不少,如优秀施工企业、优秀企业级、双强等,都缺乏评价的科学性,对行业的引导性。建立一套基于科学的理论且有重大行业引导价值的建企竞争力榜单已迫在眉睫。建立这样的一套可执行体系还需研讨以下几个问题:
各指标权重和得分计算。指标权重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每年度确定,通过专家打分分析得出。比较客观公正,操作简单,具体企业某指标的得分一般根据单项排序确定,也比较容易操作。
发表于《新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