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新型核心竞争力——融资能力
文|贺灵童 鲁班咨询 咨询顾问
新型市场环境下,融资能力越来越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传统融资渠道单一,大量依靠民间借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为融资创新提供了机会。
建筑业资金量需求大
受益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以及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近些年我国建筑业规模增长迅速,201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59313亿元,实现增加值3899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86%,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此外,建筑产业需消耗钢材、木材、水泥、玻璃、五金等50多个行业、2000多个品种、30000多种规格的产品,对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具有强大的波及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大约为2.5,即每增加1元的建筑业产出,需要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出约2.5元,可使社会总产出增加约3.5元。以此计算,2013年,建筑业15.93万亿元的产值,带动行业相关部门产出高达39.8万亿元,即2013年与建筑业相关的行业总产值(不含房地产)高达55.7万亿元。
图1 近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规模及增长率
建筑行业资金投入量大、产值高、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决定了其对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工程项目普遍建设周期较长,资金占压大、资金周转速度慢,各类形形色色的保证金都需要占用施工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对项目成本的核算、材料采购没有监控措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带资垫资需求大、拖欠款严重
尤其是上游房地产商注重资金的快速周转、政府作为基础设施的投资方资金不足,很多项目融资的压力转移至施工企业身上,甚至有的业主将施工企业带资进行建设作为选择承包商的条件之一并写入合同中。2014年,房地产遭遇寒冬。房地产投资额增速持续下滑,前三季度新开工面积都是持续负增长状态,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跑路、破产的新闻频频见于报端。地方政府也是债台高筑,仅靠卖地收入难以维持新增的建设需求甚至很多在建项目的投资需求。
因此,建筑行业的项目的带资垫资十分普遍,甚至有了顺口溜“10个工程9个垫,垫到正负零零是客气,垫到结构完工也不稀奇”。施工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就成为了企业能否承揽到工程的制约因素。
不仅如此,业主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建企应收工程款1.75万亿,占营业收入的15.8%。根据2014年上半年的上市建筑企业年报,鲁班咨询重点关注的51家上市建筑企业的平均工程垫资比例达到61.4%,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注:工程垫资比=(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长期应收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营业收入
图2 51家上市建筑企业垫资比
建筑企业战略转型新方向
不少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都将“以投资带动施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如中建一局明确提出“由传统施工企业向投资建造一体化的综合企业集团转型升级”,上海城建将企业转型方向定为“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承包总集成综合服务商转变”,湖南建工提出“从单纯的工程承建商向投资建设综合营运商转型”。从建筑业的行业价值链的低端建造环节向前端利润高的投资环节迈进,获取价值链上较高的利润,创造新的业务与利润来源;同时以投资带动施工,增加后续的施工业务,产生协同效应,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但这也对建筑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融资能力愈发重要。
尤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PPP将大行其道,也是建筑企业参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式,否则只能沦为二级的建造承包商,获取较低的利润。
总之,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