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紧跟投资风向,警惕资金风险

文|贺灵童 鲁班咨询 咨询顾问

2013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投资永远是风向标,但必须警惕资金风险

2013年上半年,虽然数据显示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19.2%,但企业家们还是感觉到经济下行环境下的丝丝凉意。下半年该何去何从?投资永远是风向标,但谨慎能驶万年船。

  投资是刚需

716日,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明,今年经济运行要在合理区间,上限不能超过3.5%CPI值,下限不能低于7.5%GDP增长率。从目前经济运行来看,上限不足为虑,但二季度7.5%GDP增长率已逼近下限水平。

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滚动壮大,海外市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势必越来越小,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上半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仅有0.9%。中国以“扩内需,调结构”为宗旨的经济转型,通过增加国内市场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45.2%,低于2012年上半年12.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重担依然得由“投资”来承担,而建筑业依然是投资最大的受益者。

  紧跟投资方向

下一阶段我国的投资目标主要是“补短板”,避免造成重复投资和过剩产能。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也包括东部的贫困地区;从投资领域来看,主要包括铁路、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等。

7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六大重点: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加强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城市配电网建设,城市绿地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生态环境建设。

而政府在投资中从主角转变为引导、服务和监管的角色,也让新一轮投资具有了新意。51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核准权限下放至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南昌、兰州等地铁项目即刻获批,加上20129月国家一次性批复的25条地铁项目,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即将掀起。

近期从江苏、安徽、重庆、四川等多个省市,或下发文件,或进行部署,或召开相关会议,要求各地继续加快“十二五”规划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并做好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储备,以便促进投资的快速增长。

投资之外,拉动内需始终是经济转型方向,从中长期来看,新型城镇化被视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户籍制度改革还略遥远,但棚户区改造、农村水电入户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提上日程。

  警惕资金风

曾经的四万亿让中国成功地逃离金融危机,但也带来了后遗症,产能过剩、通货膨胀、地方债务……对此,这一阶段的投资冲动又将有何影响?

投资热点虽多,但投资资金如何落实却也是尴尬之处。中央政府财务有限,而早于2010年出台的新36条始终未能有效实施,地方政府更已债台高筑,自顾不暇。

716日,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宣布破产。

724日,美国路透社发布报道“中国江苏陷入债务噩梦?”,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严重,其中数江苏省最为严峻。

728日,中国审计署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次审计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测评。

国家审计署于2011年第一次公布详细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债规模达10.72万亿,其中上海、天津、重庆等36个省市占比是31.6%2012年底这36个省市的地方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

面对居高不下的地方债务与难以遏制的投资冲动,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进行限制和引导。

201212月底,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地方融资平台诸多融资渠道被停止或者严控。

88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规范以BT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行为,除符合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确需采取BT方式且有明细可行的资金偿还计划的公共租赁住房、公路等项目外,地方各级政府一律不得以BT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

……

稳增长要求下的投资刚需与债台高筑下的资金紧张成为目前中国环境下的一对矛盾,充分引入民间资本、创新投资体系成为下个阶段我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于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弱势地位,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业务来源,不少企业纷纷与地方政府合作造城、以BT/BOT创新投融资方式等作为创新转型的重要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地方债务风险居高不下,建筑企业必须警惕资金风险,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同时避免盲目扩张,谨慎拓展业务,不失为现阶段下的稳健发展策略。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