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or挑战:2012中国建筑业发展展望
文|贺灵童 鲁班咨询 分析员
2012建筑业飞奔的脚步将有所放缓,增速放缓的季节恰是建筑企业需要缓下来思考的季节,喊了多年的“转型升级”必须要落到实处。
2012是“十二五”的第二个年头。随出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定调,各行业、各地区的“十二五”规划的陆续出炉,已经翻过的第一页,可以判断2012建筑业的发展情况。
机遇
城市化进程带来投资需求。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我国城镇化率要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51.5%,平均每年增加0.8%。有数据显示,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7.5万亿,平均每年1.5万亿元。
根据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历史经验显示,城市化率突破50%以后,建筑业占GDP的比重通常会持续上升,并持续到城市化率达到或超过60%,而建筑业占GDP的历史峰值平均为8.73%,韩国的历史高点更达到11.2%。2011年末,我国建筑业增加值为3.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10.0%,占GDP比重为6.8%,连续第五年提升,且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峰值。照此增长速度,预计,2012年建筑业增加值可达3.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不减。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十一五”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投资水平,以及交通部、铁道部等部门的新闻发布会,可以预计“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投资可达10.8万亿元(如表1),比“十一五”增长43%,平均每年投资额高达2.25万亿元。
表1 “十二五”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指标 | 2005 | 2010 | “十一五”投资(万亿) | 2015 | 预计“十二五”投资(万亿) | 年均投资额(万亿) | |
铁路 | 铁路营运里程(万公里) | 7.54 | 9.1 | 1.98 | 12 | 2.8 | 0.56 |
高速铁路营运里程(万公里) | 0 | 0.8358 | 1.6 | ||||
公路 | 公路网总里程(万公里) | 334.5 | 398.4 | 4 | 450 | 6.2 | 1.24 |
高速公路总里程(万公里) | 4.1 | 7.4 | 10.8 | ||||
高速公路覆盖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比例(%) | - | 80 | ≥90 | ||||
农村公路总里程(万公里) | 291.53 | 345.5 | 390 | ||||
沿海及内河 | 沿海港口通过能力适应度 | - | 0.98 | 0.5 | 1.1 | ||
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个) | - | 1774 | 2214 | ||||
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万公里) | - | 1.02 | 1.3 | ||||
机场 | 民用机场总数(个) | 142 | 175 | 0.25 | ≥230 | ||
水利 | 水利建设投资(万亿) | - | - | 0.84 | - | 1.8 | 0.36 |
合计 | - | - | 7.57 | - | 10.8 | 2.25 |
2011年,各项基础设施投资达2.14亿元,未及“十二五”年平均投资额。主要是铁路基础建设投资仅为4611亿元,同比下降35%。有报道称,2012年,各地上报的铁路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约在24000亿元,而国家建设资金只能安排5000亿元,能用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则只有4000亿元。区区4000亿难填基建胃口,温家宝总理指出铁路建设将有序引入民间资本。“十二五”2.8万亿的铁路建设投资可能无法实现,两大铁路寡头面临较大压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水质的形势日趋严重,其他基础设施投资不甚积极时,水利建设一枝独秀。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表示,今后10年全国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十二五”期间全国水利投资为1.8万亿,是“十一五”的两倍之多。而中央1号文件明确规定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水利建设,保证了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但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导致建筑企业不愁项目,缺乏提升管理、修炼内功的动力与压力,发展模式粗放,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效率效益仍然任重道远。
保障房建设蓝海。“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如简单按每套50万元计算,即总投资高达18万亿元。其中,2011年保障房开工1000万套,总投资约7000亿元。2012年住建部又下达保障房建设指标700万套的任务,保障房建设投资将不低于2011年水平。
房地产业受抵制,36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规模无疑是个蓝海。虽然保障房开发时间较长,且国家规定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利润率不超过3%,但比起建筑企业动辄1~2%的利润率,保障房依然获利可观。而且承建保障房后,可以从地方政府处获得信贷、土地、税收等多种优惠条件,精细建造,潜在附加利润不菲。
区域规划机会多。区域规划意味着巨额投资,就似建筑业的明媚春光。日前,国务院会议讨论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此次国家往西部投资力度明显加大,2001~2010年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共投资22089亿元,平均每年2200亿元,而2011年一年投资规模达到6822亿元,是前10年平均数的3倍。按2011年的投资规模不变,“十二五”西部大开发的总投资额将达3.5万亿元。而2011年,东北三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691亿元,同比增长30.5%(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为23.6%)。2012年,援疆建设仅央企投资总额将达7240多亿元,178个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
除了两大重点板块,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相继出台过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横琴、辽宁沿海经济带、中部崛起、图们江流域、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等十余项区域规划,这些区域的投资都在“十二五”期间释放,给建筑业带来巨大机会。
挑战
房地产业受抵制。“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快速增长为全国的GDP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过热的市场、不断上涨的住房成本导致投机泡沫和社会不稳定刺痛了政府的神经。“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2011年12月,全国房屋开发投资6254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长幅度逐月下滑;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本金资源来源全年仅增长14.1%,其中国内贷款零增长,个人按揭贷款负增长,自筹资金压力剧增,调控成果凸显。
至少“十二五”前两年,房地产企业面临过冬形势,资金链、开工量下滑等压力已传递到建筑业。一批中小型企业主有的跑路,有的跳楼,有的卖项目,剩下的中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转型,万科、龙湖等企业龙头更是倡导“标准化”改革、信息化建设等。冬气之应,养藏之道,房建企业一方面需要保卫现金流以期安全过冬,另一方面需要适应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变化,修炼内功、整合资源、冷静思考、积极蜕变,方能积极迎接渐渐走近的春天。
海外市场挑战多。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新签合同额1423.3亿美元,同比增长5.9%,是近十年以来增长幅度最小的一年。近两年,海外事故频发,有地区安全风险等不可抗力因素,但更多体现的是“中国式”打法、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等越来越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而中国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又添了不和谐的一笔。
2012年,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依然较为低迷,不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全球资金流动趋紧,金融机构普遍惜贷,工程投融资困难的情况仍将持续。欧美国家债务危机下,当地建筑业务萎缩,发达国家承包商将转向非洲、亚洲等中低端海外市场,挤压我国海外承包商生存空间。而中东、北非地区动荡可能继续存在并有蔓延趋势,对我国海外工程市场安全造成威胁。个别地区地方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思想抬头,给我国海外承包带来巨大挑战。
投融资能力受制约。建筑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项目投资以及运营,而控物价、调通胀依然是2012的重要任务之一,资金水平总体偏紧,给“现金为王”的过冬季节更添一份寒意。
不仅是房地产业、建筑企业缺乏资金,地方投融资能力也受到极大制约。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尽管总体可控,但部分地区短期流动性风险正在不断聚集和暴露,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此外,土地收入方面也不容乐观,2011年以来地方政府加大了供地力度,但由于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及资金链问题影响,土地市场交易数量却在降低,大部分成交土地为底价成交。因此,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相对于庞大的投资建设任务将更显不足,这将对投资以及经济增长形成抑制。
能源成本与原材料成本压力倍增。“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政策导向,其中包括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而相关的发展目标包括,单位GDP消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
在强大的碳排放和能源压力下,“十二五”期间可能会执行新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定价政策和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建筑业的成本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
不仅是建筑业本身的能源成本上升,由于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行业向来是能耗大户、污染大户,建材行业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等方式节能减排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势必传递至建筑行业。而建筑业原材料的成本高达70%左右,节能减排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将是建筑业不可承受之重。
人工成本压力不减。《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规划还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0%,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劳动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所有劳动者,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
而“十一五”期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5%。“十一五”末,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5%,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为50%。对于劳动密集型、农民工流动性大的建筑业而言,这使得人工成本压力骤增,利润率面临严重考验。
建筑业增速放缓,企业亟待升级
经过飞速发展的“十一五”,“十二五”建筑业飞奔的脚步将有所放缓。2011,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1.7万亿,增速达到22.6%,预计2012这一增速将放缓至20%以内,产值为14万亿,增加值为3.8万亿元。
增速放缓的季节恰是建筑企业需要缓下来思考的季节,喊了多年的“转型升级”必须要落到实处。通过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绿色节能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与效益,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建筑业的健康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