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

文|杨宝明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 首席顾问

实体经济困难重重,温州“跑路老板”、鄂尔多斯自杀企业家……

你听到了那满楼的风声吗?

随着又一轮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探底的概率越来越高,最先受投资拉动经济恩惠的建筑业将同样率先受到打击。

  危机早已埋下伏笔

早在在2008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中国建筑业喊了一阵子“冬天来了”之后,迎来的却是一个盛夏。很多人以市场理论的思维错估了形势(典型代表是万科),没料到中国政府终以一已之力,以四万亿中央投资带动数十万亿地方政府和民间投资,掀起一轮全国投资热潮,短期内缓解了当时国内和全球经济萧条的威胁,却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房地产泡沫、通胀和实体经济受严重打击。中国这几年解决方案基本上是以一个更大的泡沫去缓解一个已经本身不小的泡沫,还要帮一下西方国家,过于庞大,自身的危险度大大提高了。

2007年中国正值宏观经济调控攻坚阶段,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迫使中国放弃初见成效的调控,在四万亿刺激之下,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地方政府、开发商开足马力大搞基建、大搞房地产,以房地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终带来2010年发端2011年疯狂的通胀。从2007年到2011年的四年,中国经济政策转了720度,从调控到大力刺激再到调控。无长远战略考量,致使整个宏观经济饱受折腾,民营实体经济终于难以hold住,内外因素夹击,大受挫折,元气大伤。政策短期变化突然的结果是,在改变经济结构之名下,终于国进民退,经济活力衰退。

没有大量中小微型民营实体经济的支撑,高企的房产价格和物价只能成为刺穿中国经济机体的利剑。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投资总是中国经济的最爱,过度的投资最后结果是效率不高和经济转型难以启动,最终中国经济的这一轮回,只延迟了泡沫爆炸时间,根本性、结构性的问题却没有解决,现在逐步到了总结帐的时候,投资受益最先的建筑业无疑将处在风口浪尖上。

  冬天又来了?

如果欧债危机继续扩大,如果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继续释放海量的美元,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国内的情况更为严重,实体经济困难重重,温州越来越多的“跑路老板”事件,让人担忧是否会快速蔓延开来,中央已足够重视,并反应快速,着手解决这类问题。但方法政策争议颇多,是否会演变成上一轮的循环?

房地产市场已危如累卵,买涨不买跌的市场规律使得房价腰砍的可能性很高,大部份开发商还在硬挺,但春节年关是极其难过的。失去银行输血和销售收入的开发商何以渡过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的春节年关支付高峰,情况不容乐观。大部份开发商还在等待政府救市,政策转向,但政府“吃一堑长一智”,还在为上一次的政策买单,救市的好事很难重来。

一个事实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远比2009年困难,已处于二难或多难的境地:放开银行信贷闸门,则至今高企的CPI更会像脱僵野马,直接引发社会和政局稳定的极大威胁,不开银行信贷闸门则实体经济和房市极大可能崩盘。地方债、保增长、房市、通胀、就业、调结构、低碳经济压力,这样多难的困境,确实神也难有办法。

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的问题,乐观派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相当不少,但是大家却很难见到能自圆其说的软着陆方案,既能救实体经济和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还能处理好通胀问题。更困难的是由于近二十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阶段已到利益集团开始稳固,各经济领域利益分配进入成熟期,任何牺牲一方的改革均难以成行。体制与经济的改革举步维艰,即使有神人拿出济世良方,也难以实施执行,这才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真正难局。各垄断领域价格高企、企业减负难以实施、个税调整远低于民众期望都是一些佐证。

建筑业前四年享受了投资拉动经济的好处,这一次会是到了要还的时候了。前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中国刺激经济政策,中央四万亿带动地方政府和大量民间与海外投资的数十万亿的巨大泡沫性投资,大量的新增项目带动了建企业务的爆发性增长。项目很好拿,钱也不难挣。虽然并不痛快,恶性竞争依然,赢利能力低下,并不能说明建筑业这几年不好,而是要意识到建筑业这么大一个产业,很少企业倒闭,大家过得不痛快,但不会死掉,这样的行业已属不正常。前一轮经济危机,制造业约倒闭了30~40%,建筑业企业数量却在快速增加,想通过资质重新就位进行宏观调控竞争环境,行政手段调节市场经济碰到的问题必然不少,正处骑虎难下之态。整个产业还在粗放型发展,整个建筑业根本没有尝过冬天的滋味。上一次大家一起喊了一阵冬天来了,最后发现日子更好过了,白喊了。这样的“狼来了”行业经历相当有害,这一次容易造成大家的麻痹思想:政府一定会救市的。

事实是,各国经济史表明,真正的经济危机政府是没法救的,否则就不会爆发真正的经济危机,没有一个政府是愿意爆发经济危机的。美国的2008年次贷危机、日本近20年的经济危机都因房地产泡沫而起,都是属政府想救而救不了的,美国的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好。中国宏观经济的严峻程度已到了不是政府想救就未必能救的边缘了。我们建企要开始有清醒的认识,“狼来了,狼来了”,最后一定是狼真的来了。

事实上,很多开发商已经显出支付能力的困窘,未能按协议如期支付。自爆出绿城资金链问题后,全国前十的开发商也有多家出现支付困难,要求停工、减慢施工进度的也较普遍,甚至有的商议用房产抵工程款。危机的到来是系统性的问题,覆巢之下,没有完卵。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项目也困难重重。近年的政府债务平台,已被认定为通胀的罪魁祸首,地方政府项目近年大量上马,借债过度已成宏观经济最大问题之一,像美国经常出现的政府破产危机,在中国很多地方政府今后将会出现,不会是稀奇的事。很多建企自以为政府项目不会坏帐,并不这样乐观。

  及早应对

这一轮中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对建筑业的影响是最快最直接的,建筑业是投资拉动的第一棒,得好处时是第一,受打击时也必在第一,未雨绸缪是必要的。

建企马上面临的第一波难关应该就是春节年关,供应商、民工必须清帐,而开发商的二大资金来源即贷款和销售,应该很难看到什么机会,建企被拖下水可能性就极大。

近期已有许多敏感的建企对市场做出了反应,市场策略做了很大的策略:

一是减少项目数量。先减少资金运作盘子,控制风险规模。

二是严格控制新接项目质量。对业主方支付风险大的项目不接,严格评估合同履约风险。尽量不接带资垫资项目。

三是加强应收款管理。及早催收入库,逐个分析各项目风险度,制订相应应对方案。

四是加强内部风险管控。支付风险和成本风险较大项目的问题要及时列出和处理。项目部资金情况梳理和收款计划的落实进行专门监控。

     当然,建企真正解救自己的长久之计是实现转型,基于关系竞争力的运营转型到基于内部能力的经营方式上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