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企资产负债率:退不去的“高烧”

  近日,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预测报告称,未来两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非金融企业债务市场。在传统的财务理论中,资产负债率是评价企业债务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便意味着企业的财务压力和风险。

  在所有非金融企业中,建筑业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记者统计57家建企(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资产负债情况后发现,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高已近90%,而国际公认的负债率警戒线为60%,我国不少建企早在2004年就已逾越了资产负债率红线,并持续“高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资产负债率的持续走高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而资产重组、再融资则是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有效途径。

  上市建企持续“高烧”

  记者查阅相关财报后获悉,2012年,57家上市建企的负债总额达2.64万亿元,平均负债率为66.05%。但事实是,全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0%,且呈上升趋势。

  分行业看,除装饰企业位于红线边缘,幕墙、园林企业低于红线外,市政路桥、水利、房建等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均在70%以上,其中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铁二局三家铁路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4.77%。在57家企业中,44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60%,四川路桥、中国水电等11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龙建股份最高,达87.22%。

  一般来说,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应维持在40%-60%,但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不少专家并不认同60%的警戒线标准。某业内人士表示,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应采用同一标准,因为不同行业的负债结构、融资方式都不同。2004年,建筑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已超过60%,并一路走高。2011年,国资委调整了央企的负债标准,从原来的80%降至75%。即便如此,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等几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超过75%,其中中国铁建几近85%。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建企的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往往数额较大,这些都是致其资产负债率高企的重要原因。

  负债过高致融资成本攀升

  记者了解到,建企的项目垫资比例已占合同营业额的约30%,个别项目甚至达到了50%。上述分析师称,BT业务增多、项目垫资额度大幅增加和回款周期延长对建筑企业的资金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导致企业不得不以高成本融资。建企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与房企相差不大,但从应收账款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两项指标看,前者的回款改善力度较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流的紧张状况。

  据悉,2012年上市建企的财务费用增长依然非常明显。其中,四川路桥、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的财务费用增幅最为突出。上海鲁班咨询分析师陈艳表示,从财务费用增幅较大的企业发布的年报看,2012年宏观经济低迷,影响订单签订和收入确认,为维持资金的正常运转,企业不得不提高银行融资额度,以致财务费用大增,资金短缺问题显现。另外,由于财务成本、用工成本大幅上涨,去年上市建企的净利润总额再次走低。同时,建企还没有完全从粗放型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成本高等问题是其多年来的通病。

  资产重组、再融资是降低负债率的有效途径

  由于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对较高,可能导致现金流不足、资金链断裂,甚至企业破产等情况,建企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降低资产负债率,但情况并不乐观。

  当然,仅凭高资产负债率并不能说明企业一定处于高风险之中,前者并非后者的充分条件。对财务杠杆进行合理利用,在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提高回报率,是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之道,也是建企防范经营风险的必然选择。

  对此,上述分析师指出,资产重组、再融资是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有效途径。细看几大建筑央企的资产负债率变化图不难发现,建企的资产负债率已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以中国铁建为例,其2006-2008年初的资产负债率高于85%,2006年全年更是维持在98%左右,而后降至78.06%。正是在2008年3月,中国铁建同时登陆A股和H股市场,募集资金390多亿元,资金压力得到缓解,这与其2008年资产负债率大降不无关联。

  他还指出,当前BT、BOT、EPC等带资承包模式是上市建企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并因此获利不少。

  前述业内人士也表示,无论是哪种形式,融资服务的回报归根结底都是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利润源于利息差。随着BT模式的推广,利息收入对建企的利润贡献越来越大,建企充当了融资平台的角色。

  陈艳就BT模式指出,根据浦东建设的年报,其通过BT项目获取的投资收益是公司净利润的1.13倍;隧道股份紧随其后,为1.1倍。不过,鲁班咨询方面也指出,国内BT项目实际就是垫资承包,与国外的BT项目有着本质区别,垫资承包之路仍需谨慎。

关注官方微信